山东工信厅厅长于海田:率先建立“现代优势产业集群+人工智能”推进机制切实加快制造业新
2021-08-08|
栏目:行业资讯 |
浏览次数:0
山东省委、省政府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,在全国率先建立“现代优势产业集群+人工智能”推进机制,出台5G产业、工业互联网、高端软件等一系列政策文件,开展“云行齐鲁”“两化融合深度行”“工业互联网牵手”等一系列专项行动,实施“现代优势产业集群+人工智能”、5G产业、区块链等一系列试点示范项目,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一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,不断提高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。十三五”期间,全省共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7万余个,完成技改投资3万亿元以上,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方面,大力实施“1+N”带动提升行动,累计培育省级试点示范企业171家,争取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34个、国家智能制造专项39个。2020年,装备制造业增长12.6%,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.8%;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2.4%,利润总额增长19.6%;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5.7%,较上年提升2.5个百分点。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2.4,居全国第2位。
二、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,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。做大做强头部平台,“海尔卡奥斯”“浪潮云洲”再次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“双跨”平台,“橙色云”列入国家级行业平台试点。“赛轮集团”“渤海活塞”等8家成为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平台,新培育45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。推动企业上云用平台,培育认定6家综合云平台服务商、117家行业云平台服务商,打造企业上云标杆企业80家、优秀体验中心26家、优秀行业云平台15家,累计发放云服务券补贴超1.4亿元,带动上云企业22.6万多家,推出工业APP超过7500个,连接工业设备超过3000万台,去年,山东获工信部支持建设全国第2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区。
三、坚持典型引路、以点带面,持续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场景。一是抓好国家重点项目争取和建设,累计争取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35个,投资41.6亿元。二是实施两批“现代优势产业集群+人工智能”和“5G产业发展”等603个试点示范项目。三是开展供需牵手行动,累计发布企业需求305个、供给产品843个,组织对接活动120多场,达成合作项目187个。四是开展工业互联网优秀场景培育行动,目前,全省应用工业互联网的规上企业达4292家,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,行业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。
四、狠抓前瞻性战略研究,系统谋划融合发展的大方向。一是联合国家顶级智库资源开展软课题研究,深入剖析我省制造业支柱产业、重点企业发展现状和数字化转型需求,研究应用模式和推进策略。二是制定实施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,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升级、平台赋能提升、关键技术突破等9大专项行动。三是推动组建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,开展工业互联网领域前瞻性课题研究,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,打造科技创新、人才汇聚、成果转化高地。
五、狠抓数字化改造提升,努力蹚出融合发展的新路子。一是编制石化、钢铁、煤炭等12个优势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。二是推动建设3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,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园区经济深度融合,引导园区企业规模化开展转型升级。三是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,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“卡脖子”环节,采用“揭榜挂帅”方式,项目化开展边云协同系统、特定行业工业机理模型库等4大类、9中类、26个方向的技术攻关,扫清融合发展技术障碍。
六、狠抓示范型应用场景,持续提升融合发展的好成效。一是完善“云服务劵”政策,加快推动化工装置、炼铁高炉、工业锅炉等高能耗、高风险、高通用性的工业设备上云。二是聚力推动平台赋能,支持海尔卡奥斯、浪潮云洲“双跨”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;深化“个十百”平台培育工程,打造聚焦行业特点的专业型、特色型平台。三是围绕化工、装备、食品、纺织等行业融合应用需求,打造100个以上典型应用场景。四是在全省建立数字专员制度,利用5年时间培育1万名数字专员,对接服务100万家、直接服务10万家中小企业,提供专业化“顾问+雇员”式服务。